中小微企业抵、质押物不足,有效信息获取难、成本高,是限制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主要堵点。如何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堵点”,是当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的关键所在。
6月25日,贝壳财经记者在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畅通调研座谈会上了解到,当前深圳为破解上述问题,以完善地方征信平台为突破口,动态跟踪持续督导,推动政务数据变身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通行证”,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平台完成37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11.3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的归集共享,实现深圳400多万活跃商事主体全覆盖,与全市51家商业银行完成技术和业务对接,累计服务企业21万余家,促成企业获得融资1205亿元。
(资料图)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表示,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融资对小微企业发展起到血液循环的作用。充分利用公共大数据资源和隐私计算等,市场需求驱动研发征信替代数据模型,深圳积极搭建地方征信平台,聚焦场景创新,在较短的时间卓有成效,给出了一份成功的“深圳方案”,可以为国内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数据走出“孤岛” 有效整合全市政务数据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信贷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征信和融资是全球性难题,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其中,中小微企业抵、质押物不足,有效信息获取难、成本高,是限制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主要“堵点”。
深圳人行征信处副处长刘博表示,深圳通过建设地方征信平台,备案企业征信机构,依法归集共享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涉企信用数据,按照征信业务规则清洗、加工,以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产品形态稳定输出,是中国人民银行落实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针对中小微企业长期以来缺乏信贷类征信信息问题,深圳征信组建专业团队,系统化推进政务数据归集治理工作。”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常务副总刘振表示,目前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已接入深圳市37家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293张数据表,数据资产总量11亿条,数据维度全量覆盖深圳406万商事主体。
深圳还重点突破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等核心政务数据,引入18家商业数据源,构建7大征信主题数据库,基本满足金融征信领域数据需求。深圳首创了“稳岗金融产品”就是基于对社保数据的深度挖掘的结果。据了解,该产品充分利用社保数据,全面覆盖职工入职、缴纳、变更、流动全人力周期,完整反映企业用人场景,有效补全“人-财-物”画像,全过程、穿透式洞察企业经营情况。
此外,针对政务数据的合规安全应用问题,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创新采用“政务云+国资云”双云架构,在确保政务数据不出政务云环境的同时,实现政务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合规安全应用。同时,依托隐私计算技术,以“联邦学习+区块链”为技术路径,联邦学习实现数据多方隐私计算、可信可控,区块链实现操作存证、可溯源可计量,最终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流向全程可监控、事后可审计,有效提升平台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吴晶妹教授表示,深圳有效整合资源,多元发力共治。深圳市委市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地方国企科技公司等各自发挥优势,有利于疏通堵点,共克难点与痛点。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亦表示,征信平台作为信用信息的载体,通过归集共享地方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掌握的涉企信息,对接“政银企”三方,在打破“信息孤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激活本地“替代数据” 推动银行精准高效服务企业融资
如果仅有市政数据,对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或许并不足够。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深圳还激活了本地“替代数据”,构建“由点及面”的深圳特色数据产品矩阵,多层次、多形式助力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
刘振介绍,基于平台数据技术底座,推出标准数据产品。立足于银行需求打造30余款数据产品,面向所有银行提供,目前已有51家合作银行接入,11家银行专线直连,累计产品调用量超2000万次。
事实上,深圳搭建了“深智融”融资服务模块,通过“数据+规则”创新,直接面向中小微企业收集融资需求,对齐银行授信标准,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信贷产品供给的直接对接和精准匹配,消除中间环节,降低融资交易成本,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为了确保平台产品实用好用,平台数据还需要满足银行个性需求。
此外,基于平台风控能力底座,推出数智决策服务。通过与银行联合打造创新实验室或提供定制化服务,针对不同银行风险偏好为其提供风控决策支持,有效促进银行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做到“秒批秒贷、即贷即用”。目前平台已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宁波银行、微众银行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建设银行打造创新实验室,共推出12款定制服务产品。
曾刚指出,深圳征信平台“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服务模式,由地方政府整合数据资源,平台统一对接各数据源单位,解决了由于数据分散在不同机构导致的对接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大幅提升数据归集效率。再由平台向金融机构输出、赋能,将这部分“替代数据”作为企业金融信息的补充,为金融机构信贷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以企业和金融机构需求为导向,结合金融机构在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特点,打造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及产品服务,使数据价值在金融场景中得到充分、有效地应用,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曾刚表示。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翟永军
标签: